Design Principles、Cases in Practice、HMW
作者:梁祐祥|社會三
今天課程的一開始,我們回顧了上周進行資料整理、人物誌、找出洞見的過程。在整合分析的階段結束後,我們朝向點子發想的階段邁進。為了讓下週的期中腦力激盪 Party 能夠順利進行,我們開始著手進行點子發想的事前準備。
Design Principles
首先是「設計原則」的建立,因為接下來要進入點子發想的環節,因此團隊內部必須要對這個發想,也就是設計的過程有共識,所以需要討論出在設計過程中共同需要遵守的原則。在建立設計原則時,我們與過去曾經討論的「過程原則」進行對照。過程原則的概念像是團隊的共同規章;設計原則的概念更像是團隊在針對特定專案的實務設計過程要留意的事情。
在設計原則的討論中,我們凝聚出了一個大共識,是希望此次的設計可以目標社群為中心,重視他們的經驗與知識,並且積極的邀請對方共同參與設計的過程。這個討論的過程會看似有些細瑣,例如我們時常在糾結每條原則的用字遣詞,但這樣討論的過程其實是有助於釐清團隊成員彼此的想法,並且凝聚共識。
Cases in Practice
在討論完設計原則後,我們進入到參考案例的部分。在點子發想前,我們可以先了解現有的一些實踐方案,並從中找到可以融入現有設計方案的要素。例如就有同學找到「基督教芥菜種會勞動合作社」的案例,認為合作經濟的模式有助於建立菲律賓社區的在地服務體系。也有同學找到「讚哪芒果-用芒果換教育」的案例,認為越南的和平省也有機會透過農業收益與教育基金的轉換,來設計與在地社區有連結的課程。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也有同學認為國外或台灣的案例都不見得適合菲律賓或越南,因此遲遲找不到適合在課堂上分享的案例。然而,這時候老師也提醒了大家,找方案的時候不要有太多預設與侷限,例如擔心在地人可能做不到這些事情,因為每一個方案都有一部分的元素是值得效法的,可以先從將所有可能案例列出來之後,在從中找到可能適合結合的地方。
Insight & HMW
在課堂的後半部,我們進入到 Insight 的整理以及 HMW 的討論。這個部分在上一次的課堂中,大家已經有透過「TIH 表(Tension, Insight, and HMW)」進行了初步的整理。不過老師在看完大家的整理後給出了一些實用的回饋。
例如中文與英文在討論「需要」時會有所差異,有時候中文的需要是必須(have to),是外界認為或是外力迫使這些人必須去做什麼事情,而不是這些人內心真正的需要(need)。除此之外老師也提醒我們在 Insight 的整理上,可以更適時地呈現問題點,並且補足「需要」背後的脈絡。
在 insight 的釐清後,我們接著進到了 HMW 的討論,老師提供了一個實用的方法來讓我們測試我們的HMW整理有沒有問題。因為當初 HMW 這一個工具的設立,本身就是為了要透過一個提問來方便點子的發想,因此這一個提問不能太限縮,但也不能太發散。
最實用的測試方式,就是老師直接讓我們藉由分組,來嘗試初步發想點子,來檢驗每一個 HMW 可能會遇到的瓶頸。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到了哪些 HMW 的動詞應該要更明確、哪些 HMW 應該要涵蓋更多的面向等等。
在課堂的最後,我們也輪流上台為下周的期中發想 party 彩排,進行演練,期待下週一切順利!
Comme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