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jicosocialdesign

收斂收斂收斂~We got a diamond !!!!! :)

[110-2 社會設計專案實作課程 工作週記 >> Week10]

文|社教碩一 但憶柔

圖|社會四 林亮吟



哺乳講座與國建署專家會議分享


首先是茱亦與我們分享參加秀靈推薦的哺乳講座。主講人為與秀靈配合之小兒科醫師與一位中醫師,現場參與者有三位媽媽帶著寶寶,線上直播則有將近 100 人觀看。這場講座主要是從西醫與中醫的角度,來切入說明哺乳相關的知識。大多都在討論產後哺乳沒有太多說明到孕期前的相關情形。講座中有幾個大的主題,像是不能吃韭菜、人參等。其中與孕期較有關的討論,是在如何在已經有一胎的情況下,懷第二胎的孕媽咪要如何平衡自己的健康、大寶的狀況與還在肚中的小寶狀況三方的情形?小兒科醫師給出的建議為順其自然就好(恩?XD)。另外,若遇到產後憂鬱之情形,中醫師也有教導用按穴位的方式來面對產後情緒,如:孕媽咪也可以按的太溪穴,在按腳踝內側,可以補腎補氣血。雖然多數知識都是產後才會需要,但在訪談中許多孕媽咪有提及產後的忙碌根本來不及花時間獲取知識,或許茱亦分享的 Top-5 takeaways 可以用來支持尋找哪些產後知識是可以在產前預先知道的!


再來是 Jade 的亂入國建署專家會議分享。資料一投影上,是目前國建署對於孕產一片細緻的分類,待仔細觀察後可以發現一些與我們想像中不同的地方,像是心理健康與伴侶支持應該要各別分類;以及上週討論出的其中一個 insight 為流產所造成的孕期影響,但目前未看到在分類中。最後 Jade 也分享了一個很棒的省思!就是在參加這種國家級攸關政策討論會議前,要先做好期待管理,國家政策的推動要耗費較長時間,因此與我們想像中的會有一定的落差。



那個他她它-Persona 大家來找碴!


在各組分享精采又令人期待的 Persona 前,進行了三人一組的各組分享,其中發現每組歸納 Persona 的方式都不太一樣呢!這裡分享伴侶組的角色產出過程,首先先建立 5~6 個的性格特質光譜,再將訪談人物依訪談經驗貼上後,圈選每一光譜中近似特質的人物作為角色確立!更好玩的地方是為他取名,總是可以從名字找出這個角色鮮明的性個與特色(像是:顧家豪,顧家的好男人XD)。但當中若遇到 data 不足以建立一條光譜時怎麼辦呢?建議可以在第一層時以訪談中的引用為主,第二層再以進班專家或工作者中分享之他人做為參考!


是的我們根本是遊戲角色設計師,終於最有趣味的來了!Persona 大導覽:一邊分享一邊一起來找出設定中的小缺失,使角色更對味!

【孕婦組的 Persona】

溫友財(吳溫蘋)、劉以虔、曾信伊、郝若

【工作者組的 Persona】

賈心秉、李彤

【伴侶組的 Persona】

魏旁森、顧家豪、溫平開:以伴侶的設定為例我們收到的回饋有:魏旁森納入的流產經驗是否真的有影響到他的期待與挫折呢?溫平開與顧家豪的特性有些相似,要如何區方出差異性?(如:兩位的職業都是公職,希望可以是不同的)...等。

最後各組會以今天收到的回饋再進行修潤與疊加,使得角色有共多元的代表性,像是工作、經濟條件甚至是不同角度面向的有流產的經驗...等,使角色更具代表性。



Insight review


首先各組先將上週提出的 Insight 進行同步並排序,依照前幾週 tension 所提及的三個標準來決定順序:1. 出現頻率高 2. 跟議題族群的「情緒連結深」、「需求高」3. 現有系統中越被忽視的點!再交換組別(第一組 >> me2 (人際);第二組 >> Ma (總體);第三組 >> me1 (個人)),為交換到的組別選出前三重要 Insight,以這三個 Insight 來討論出關鍵問題點,並想出 6~12 字 #hashtag(eg. #流產禁忌阻隔初期支持 #資訊過量造成焦慮 #現有系統排除伴侶參與),目的是希望達到眼睛一瞄到就可以知道在討論什麼。Jade 提到 tension、Insight 跟 data 的關係就是要把這個問題說清楚!並用 data 來補足我們所看見的事情!最後,資料回到原組別來進行 Insight 的最終抉擇。決策原則:這句 Insight 是可以在這句話讓大家一目了然問題的關鍵點,#hashtag可以展現出更加顯而易見的問題,再透過 data 來補足,使得所有人更加清楚痛點所在。因此,tension 到 Insight 之間的文字描述中是沒有標準答案,憑我們對資料的掌握以及期待 Insight 的切入角度來作決定。因此從不同角度可能會撬開的會是不同的思考。



發現機會點:HMW


整合分析終於來到 5 步驟的最後一步驟了-發現機會點!那進入到這步驟我們也來到了整合分析到發想間的交叉點。沒錯,要開啟第二顆鑽石了!所以會先暫停在資料海中打撈訊息,將已經先打撈的訊息進行整理。雖然從一開始到發想的流程感覺很像是重複發散收斂,但以資料量來說其實是一直限縮收斂的,最終希望透過 HMW 來找到可行的施力點。

HMW 目標是將現在的問題點,轉化成正向的表述,且能引出具體改善可能的提問,好的問題是可以激發大家產生許多好的想法的!非一問一答或是問了找不出更好的想法。HMW 顧名思義就是發想 “How might we...”、“(我們)如何...” 句型之問題,就是再設計問題!而提出的每個問題都期待可以找出後續的介入(intervention)。Jade 說明 intervention 的意思是專案後期可能會提出的介入方式,有可能是某種產品、空間打造、行動維護或是前三者加起來的一種體驗流程。除了介入方式,社會設計也期待可以為那些不被聽見甚至被忽視的族群發聲以及在過成中能稍為的提升正義。那最終我們可能合作的對象可能有[生動盟]、[有關注專案醫師的社群影響力]、[北市有接洽的相關局處,如:衛生局/民政局、國健署等]。

HMW 的句型:我們如何(讓、使) + 行動動詞 + (地點/情境)+ 人物(單位)+ 行為 + / or 需求/目標滿足+ (其他條件限制)(像是情緒描述)?因為問題希望讓大家一目了然,所以中文字數限制在 35 字以內、英文字數限制在 14 字以內。建議參考行動動詞資料庫,這裡的動詞為能引起接下來行動的動詞。最後比較一下議題大哉問、Design Challenge 與發現機會點的 HMW 差異,前者在初期階段,範圍較廣也只會產出一句大哉問,作為議題方向指引;而後者重在聚焦為具體方案發想的指引。

75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