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 社會設計專案實作課程 工作週記 >> Week4]
文|中文四 林子謙
圖|農經四 詹勳亞
前言
課程一開始,同樣由前一週紀錄負責同學亮宇,回顧上週課程。若說上週是資訊爆擊:透過前幾週的專家分享、資料閱讀,獲得比孕產婦多一些不同面向的知識與認識;那麼這週可是暴風雨前的寧靜──首次只有老師與學生的三堂課,議程很大一部份包含了對前幾次課程及作業的回顧、確認與總結。接著,帶著這些裝備,邁向社會設計工作流程新的里程碑,也就是由學生主動出擊,開始訪問孕產相關人,讓我們知道更多真實的經驗及其當中的需要,產出更符合她們的設計。
團隊規約(Team Agreement)決議
首先回顧的是從第一週便進行的團隊規約。在宣布團隊規約之前,老師讓我們用肢體回答對於上週的感受:感覺上週進行是十分混亂的人點點頭、覺得能適應的人揮揮手、想在這混亂中逃走的人點點頭等等。此外,老師也突擊採訪助教的觀察,助教只能在些許驚慌中回饋、建議我們:在進行多人協作時,有想法都可大聲講出來,讓團隊有更多的反應與對話,推進、形成工作的執行方向。老師補充到,這次是讓 15 人自行討論、尋找、分配工作,而老師完全不介入,藉此來培養團隊默契的練習。
從各小組內部的討論、上週課堂裡 15 人混亂中尋找秩序地共同分類、第一組同學歸納整合,到老師回饋補充,屬於我們的團隊規約終於定案:
面對任務要負責、準時完成、合作產出。
展開心胸有話直說,允許各種可能。
共創安心且尊重彼此的發言空間。
充分了解自己的狀態與時間規劃,若有困難(包含緊急狀況),及時主動提出。
組員間相互體諒並積極補位。
積極參與討論,也確保彼此公平的發言權。
Have Fun!!
老師提點到,在這團隊協作過程中,須注重每個人的發言權,同時練習分配、轉移發言權或決定權,譬如運用各種形式讓每個人都有發言的機會。而加入第七條,是因為老師希望,我們即使是這次嚴肅的議題,也可以用開心的態度面對。
權力反思回顧與分享
在第一週的尾巴,老師要我們對自身的角色進行權力上的反思,並回答「你的哪些身分,是你認同並會有意識地表現出來的?」「哪些身分是你與深具來或被授與的?」「哪些身分是你努力爭取來的?」這三道問題,而在第四週終於可以與同學們分享了!除了與鄰近的組員分享自己的答案,老師也設計了以目前「沒講過話」的兩人為一組,分享彼此在這三題的發現。
權力的反思,可以一年就進行一次,無論是聚焦於自己或團隊,都能藉此回顧個人與團隊是如何運作權力、在生活當中怎樣運作權力。老師以之前的指定閱讀、Hela cell 事件為例,指出作為社會設計者,更是要時常覺察與思考正在執行的專案設計在介入前後,其權力影響的面向、範圍,不能只片面地、自說自話地認為這項設計有為目標社群造成改變。也因此,有時好的動機未必有正面的影響力,需要兼顧刻意的設計(研究過程)與無意的影響(設計結果),確實達到社會設計提升公平正義的目標。藉由養成對於權力的敏銳度,我認為能對社會設計過程有更深而廣的洞察:了解到權力的影響範圍與流動,可以站在不同角度去考量各類族群的感受、經驗與需求。
過程原則(Process Principles)討論
除了制定團隊運作時的團隊規約,專案運作的「過程原則」同樣重要,也就是為了使這項專案能達到社會設計的目標與關懷,團隊應設立自我提醒的原則。我們先以 Design Justice Principles 的七項原則作參考,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分享自己認為在這之中「最有感」、「最重要」的原則,讓我們更理解過程原則的內涵,如此整合成我們自己的語言,發展出我們的過程原則。我們的過程原則作為這週的小組作業,各小組討論出一至二項過程原則,再於之後的課堂上整理出團隊的過程原則(不知道是否會像上次的團隊規約整合那般混亂)。
影響力分析(Level of Analysis)
稍作休息後,我們進入到研究工具的課程。上週我們與專家運用了「關係人發想」,思考有哪些議題專家與經驗專家,看見多元的身分、多元的想法;這週我們則進行影響力分析,個別思索個人、人際、組織、地區、總體等層面的問題。這個分析法強迫切割思維,從微觀到宏觀分段思考同一議題不同層面的困境或影響因素。此外,此工具還能做為提問工具,發展出後續的訪談問題。
扣合著我們專案主題,我們分為兩組分層分析「影響孕期身心狀況的因素」、「懷孕期間可能遇到的挑戰/問題」,並先討論普遍孕產婦可能遇到的問題,接著再以類型(自然流產、同志+單親、原住民+偏鄉、新住民等四類)思考這類族群的特定需求。
Guiding Questions修潤
歷經一整節課的影響力分析討論,老師公布了目前接受訪問的受訪者群像以轉換心情(?),其中包括不同孕期的婦女、伴侶、孕產工作者,共約 20 場的訪談(心情可說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而這也是由「框架+邀請」階段步入「探索」階段的里程碑。老師提醒,目前的訪談雖仍以常見經驗為主,但研究過程、設計產出都須盡力去避免不經意地排除、甚至傷害某些族群或特定對象。為了產出訪綱,接下來各組針對 Guiding Questions 進行潤飾:懷孕經驗者組與特殊身分懷孕經驗者組共同完成「多元經驗的懷孕者」,伴侶組與孕產支持工作者組則討論出「支持者聯盟」的 Guiding Questions。兩大組分別產出三句 Guiding Questions:
多元經驗的懷孕者:
在懷孕的各個階段中,你在哪一個階段遇到最大的挑戰?當下的感覺如何?在每個階段如何尋求外界資源?
現有的公開資訊對您來說是否足夠?或是太多?使用上有沒有困難,遇到困難時如何因應(找資源、資訊取得等)?
在預期與實際孕產過程中最大的落差是什麼?
支持者聯盟:
孕產支持者們能夠如何同理孕婦的處境,進而回應產婦的潛在需求?
在產婦懷孕期間,身為支持者最主要擔憂或重視的事物為何?
周遭的人如何看待不同支持者在孕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每一 Guiding Question,可能因焦點不同,而有相異的關注議題,例如現有挑戰、現有方案、最佳情境為何等等,因此,要考量核心議題、訪問對象來統合、擬定 Guiding Questions,同時也要多練習、討論才能找到適當的問題描述,不使 Guiding Questions 的層級太大或太小。經由這次的迭代,可以看到各組努力將不同面向的問題含納進去,並盡力抓到 Guiding Question 那微妙的問題層級。
訪談說明與分工
最後的一哩路,是訪綱的原則說明與場次分配。老師歸納四大提問原則:開放式問題、禁用引導式問題、引出故事、簡要為上策,來作為我們設計問題的準則與提醒,並說明訪綱以不同的作用來區分前段、中段與結尾,以及補充提問之外的探索工具,像是故事列車、繪圖等方式。接著,可說是本次課程最輕鬆的段落:選擇自己想訪問的對象,受訪者分別有懷孕經驗者、伴侶與相關工作者(每組限五人)。這如同標會,各人有各自的心屬,只待時機一到便立馬下標,其中,伴侶組是老師一宣布「起標」,正好五人舉手搶標,讓老師趕緊禁止其他同學再舉手,課堂氣氛瞬間高漲了起來,也是為三小時馬不停蹄的學習畫下句點(雖然下課後還是充滿作業疑問與小組討論)。
後記
這週可說是近一個月課程的集大成,充滿回顧、反思與不停的小組討論,讓我們能在前幾週的資訊風暴後,有時間停下來仔細思索,接著再面對更多的資訊爆擊。很大一部份的回顧、反思與討論,是關於權力與影響力,在在呼應了老師強調身為設計者的影響與不同社群的需求,而這也承接承宇和亮宇的課堂後記,為目前為止吸收到的知識作一總結。但是,我們仍須帶著醫療化的生產體系、多種孕產支持者的觀點、多元孕產婦的需求等,與真實的議題對象進行訪談。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