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ade
⚙ 過去兩年多來,我同時投入於與生動盟合作的《陪伴孕產旅程的行動手冊》編輯製作,並受邀參加國健署爸爸手冊和媽媽手冊的相關討論會議。整體而言,很感動於政府及民間的力量都動起來進行改變,但也能深刻地感受到官方與民間組織的立場差異。孕產這項議題,在台灣仍有很多值得一步步溫柔地改革之處,首先,或許就讓我們從支持《陪伴孕產旅程的行動手冊》開始!本文將以問答集的方式,回應常聽見的提問,並分享我自身的觀察及反思。文末也將提供國健署媽媽手冊vs生動盟行動手冊的亮點比較表,請一定要讀到最後唷! |
Q:已經有國健署媽媽手冊、爸爸手冊,為什麼我們還需要《陪伴孕產旅程的行動手冊》呢?
這個問題,在過去兩年多來 Ji-Co 與生動盟合作投入於《孕產旅程的行動手冊》製作時,團隊不斷自問,也經常收到外界疑問。而且不只是國健署的官方手冊,很多醫療院所甚至會自行出版孕婦手冊。
直接說結論的話,我想最關鍵的2個原因是:
1- 孕產旅程的準備與支持,只有醫療視角是不夠的。
2- 即便寶寶的健康成長是我們最核心的關注,但孕產也是孕婦與伴侶(乃至身旁家人)重要的生命經驗,其中的生活品質、溝通決策模式,生理、心理、社會層面的平衡,是有方法可以練習及預備的,這也將能避免不必要的孕產創傷。
Q:如果不是由婦產科醫師主編,那麼這套《陪伴孕產旅程的行動手冊》的專業基礎是什麼?
從「使用者經驗」與「多元的孕產支持專業」出發,回應「議題洞察」而來的「設計亮點」
手冊除了集結生動盟近十年的孕產議題研究與多元友善生產的倡議外,更針對過去兩年多 #孕期關懷與支持 的社會設計研究案中應用使用者經驗研究(user experience research)聆聽到的產家需要及整理出的洞見,透過不斷地與經驗者和多元專業人士(例如:婦產科醫師、助產師、護理師、陪產員、心理師、物理治療師、泌乳顧問、托育政策推動團體等)共創、試閱與修正,試圖整理出最符合產家需要的內容。
▋手冊亮點有哪些?
🌷 #心情紀錄和互動頁,與孕期、產後心理照顧文,由心理師編寫或審閱,讓我們生理與心理一起成長!
🌷 #讓伴侶成為孕產神隊友!手冊提供共讀、共學的指南, 支持各種家庭組成,並給予伴侶足夠的支持與指引。
🌷 無論選擇在醫院、助產所或家中生產, 手冊中的 #生產準備計畫書 都能協助產家找到最適合的方案。
🌷 提供正確的 #小產和早產知識,並支持有流產經驗的產家們,讓你們不再孤單。
🌷 由專家撰寫的 #孕產知識,清楚地分辨真假資訊,安心迎接新生命!
🌷 生產與產後準備 #超前部署,生產教育課、哺乳與托育等資訊提前報你知。
🌷 全套書以包容性的稱謂用語, #友善多元家庭,不只是說到更在行動中實踐!
▋回應了哪些洞見?
洞察1 ✏️
要求情緒控制(以免影響胎兒)反而帶給孕婦壓力,孕婦往往被「好媽媽」形象道德綁架
洞察2 ✏️
伴侶在孕產系統中定位不明
洞察3 ✏️
多元生產方式的資訊與選擇權十分受限
洞察4 ✏️
線性孕程的想像帶來禁忌與打擊
洞察5 ✏️
孕產資訊良莠不齊,真假難辨
立刻成為這套行動手冊的募資支持者,加入台灣友善生產改革的行列!
支持台灣孕產友善環境 >> https://reurl.cc/KeLZbR
其實,近年來,官方資源也有大躍進
過去兩年來,因為一塊社計投入於孕期支持的社會設計研究,我有幸受邀參與國健署幾項孕期官方資源設計或改版的討論。包含參與2022年「爸爸孕產育兒衛教手冊」的專家會議,以及2022-2024 年的「孕婦健康及孕婦衛教手冊全新編製暨設計案」的評審討論。
很榮幸也很感謝署內在這些資源更新的過程中,讓我們有機會以社會設計的視角提出更多經驗者的意見與需求。
| 你知道國健署已開始出版爸爸手冊了嗎?
在2022年好幾個階段的專家會議討論與修正後,2023年起,國健署開始發行「爸爸手冊」,全名為《爸爸孕產育兒衛教手冊》。
網路版本下載,請上國健署 👉 https://www.hpa.gov.tw/Pages/EBook.aspx?nodeid=4748
| 全新改版中的官方媽媽手冊(預計2025年發行) vs 生動盟x一塊社計 《陪伴孕產旅程的行動手冊》亮點比較一次看!
自從2020年生動盟起心動念開始籌畫著出版民間版孕期支持手冊的同時,社會上也出現越來越多對國健署媽媽手冊的反饋建議。因此,國健署近幾年,也十分積極地規劃孕婦手冊的設計更新與內容改版。
有幸受邀參與「111年-113年孕婦健康及孕婦衛教手冊全新編製暨設計案」的評審會議,讓我剛好也可以趁現在搶先預告國健署新版《孕媽咪健康手冊》與《孕媽咪衛教手冊》的亮點,並與生動盟透過社會設計方法、歷經社群共創而完成的《我們想這樣生小孩!陪伴孕產旅程的行動手冊》做出比較,供各位參考~
整體來說,我們發現,受限於官方立場和主流孕產風氣的影響,國健署媽媽手冊雖已用心地大改版,但從產家視角看來仍有許多值得補充之處。這也是生動盟這套《陪伴孕產旅程的行動手冊》最核心的設計原則:
「我們不是要取代政府的媽媽手冊,而是要在既有資源上提供經驗者更多的準備支持。」
因為設計就是填補落差 (fill the gap)、補充使用者/經驗者需求未被滿足之處。
👉《我們想這樣生小孩!陪伴孕產旅程的行動手冊》,募資期間價格最優惠!
只到 8/16 截止唷!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