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jicosocialdesign

[社計學習日記] HCD Boot Camp -2/3

已更新:2022年12月14日

The Messy Process

設計思考營第二集- 「真的」議題「真的」專案,凌亂的流程


從週五晚餐到整個週末 (9am-5:30pm),再到週一上午3小時的分享時段。是每屆 MICA(<--我的學校, in case 你還不知道的話~) Social Design 學生必經的 Human-centered Design Bootcamp。


首先讓我十分驚豔的是:這跟我參加過和帶領過的任何「設計思考」工作坊或課程感覺都很不一樣!這個 bootcamp 背後有很強的社區/政府連結,所以即使我們是學生,透過這個集中營學習,但我們練習探究的議題和研究結果甚至提議的方案和prototype成果都真的會有人 follow up,一切都是「真的」這樣。


最近的閱讀的文章提醒我要好好瞭解或面對一個社會議題,首先需要理解這個主題背後的「權力」佈局。所以 stakeholders (利害關係人)很重要,我承認這部分我以前常常任性的只想管好使用者或自以為只要有心就可以力挽狂瀾,最近在學習更實際地「看懂遊戲規則」... (於是內在的傻孩子有種被引導著長大的感覺。)


像這次的 camp 主要是由三個單位促成: 我們系(MICA的社會設計中心) +巴爾的摩市長辦公室的創新小組 +一個叫做 Design Impact 的設計工作室的 (他們都專門接社會設計案子) 我。覺。得。超。酷!!!!!!!


(然後當然也包含這次計劃針對的兩個社區裡面的各種連結。) 基本上在這個關係中,市長辦公室應該算是「客戶」,然後Design Impact 其實可以直接接案,但因為這個是個研究生學習計畫,所以他們出 facilitator,然後帶著我們這些學生成為「設計團隊」。


這次集中營,「客戶」帶來的議題是:如何防止巴爾的摩市內兩個特定的中低收入社區出現更多的空屋,且如何能支持這兩個社區有更好的發展?(How Might We prevent homes in Belair-Edison & Curtis Bay from becoming vacants while supporting the neighborhood to thrive?)


當然,這大約三個整天的時間,我們快速密集地經歷:感受、想像、實踐(其實只到prototype)、分享XDD 這裡的語言是: 研究(research)、統整(synthesize)、發想(ideate)、prototype,然後分享。 而後其實,在過了一個禮拜後的今天我才知道,其實明天我們還要進入 test + iterate (測試+修正)階段~最終才交回給「客戶」繼續測試+修正,最終進入真正的 implement (實踐) 且不斷地修正。


----


Facilitator 來我們這桌畫的設計思考流程示意圖, cute!

這次的 bootcamp 很過癮的經歷了設計思考各種混亂到好像有點頭緒的歷程(包含花兩小時在大約攝氏7度的雨中訪談+觀察社區+腳踩在泥濘的花園裡 >"<)。

也學到設計思考流程中的一些重要轉折的方法/原則,感覺有些系統性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在理性跟感性中轉換,而不是在之中糾結。

如何納入使用者/社區的經驗、聲音在整個設計流程之中? 以及,重新理解和實際經歷設計思考真的不是線性,而是循環循環的過程。如何接受運用很多「低完成度」但又具體的概念來促進溝通而非計較設計好看程度?並且接受設計的切入點(產品、服務等等)都是 "living things" <-- 意思是他們都是活的,隨時可能改變和調整。 如果按照我現在的理解,可能會覺得設計思考歷程,硬要用DFC的語言理解的話比較像是: 感受、分享、想像+感受、分享、實踐+感受、分享+感受..... (但說了這不應該是線性,所以這絕對不是答案,只是個概念。)

大概就是還要再加上無比的「彈性」與「同理」吧!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