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塊社計
圖|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
上週六 Ji-Co 團隊來到花蓮,與關心社區發展及對社會設計充滿好奇的朋友們,以工作坊的形式交流了整整六小時。從主題式的社會設計工具體驗,到直接帶著自己關注的議題現場試用、實作。雖然只有一天的時間,實在不可能完整走完整趟的社會設計專案旅程(以 Ji-Co 的經驗來說,一個專案平均三個月到超過一年不等),但相信經過這樣多角度的工具體驗和初步實作,能夠讓參與者帶著新視角與工具回到社區,為目前的耕耘增添新動能。
Ji-Co 社計總監 Jade 與 同理長 博宇 輪番上陣 介紹社會設計
其實「社會設計」和「社區設計」,在台灣發展脈絡中很常被視為同一件事;然而,若從英文的 social design 和 community design 二詞來看,則可以嗅出其中細微的差異與特性。 日本社區設計大師山崎亮曾在著作中提到 community design 的 community 可被視為以地方出發的「地緣型社區」,亦可被理解為從共同經驗、特質、需求之人群出發的「主題型社群」。當然,理想的 community design 期許同時照顧到「人群」又能與「地方」有深刻連結、創造繁榮的可能性。
過去幾年,一塊社計運用社會設計的工作方法,探索於不同的議題之間,多半以經驗族群出發,遇到的 communities 通常都是以「社群(的經驗)」為切入點。本次 Ji-Co 團隊受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之邀,擔任花蓮縣文化局「社造學堂」的社會設計工作坊講師,讓我們有機會與關注地方、擅長從「社區」出發的朋友們交流互動,對團隊本身來說也是收穫良多!
參與者分組進行主題案例發想與關注議題的討論
---
有趣的是,當天來到現場的朋友,除了幾位已投入社區工作好一陣子的青年外,也有在地耕耘藝文發展的朋友來交流多元合作的可能性。討論的議題包含:
太魯閣國家公園設立反而剝奪太魯閣族傳統文化與生活的場域,該如何重新想像國家公園所"保護"的範疇?以及如何讓太魯閣族文化被保存與流傳?
如何提升花蓮在地的藝術與人文教育的深度?如何開創與地方族群共創的機會?
如何刺激在地音樂產業更多元的合作發展,與更有效的推廣?
同時也不乏從個人角度出發關懷某個地區或某一群人的主題觀點。例如:
在花蓮任教的代課老師,關注整體教育體制的問題;
社區大學的教師,期待發想社大招生與後續影響力的問題;
應屆畢業生,思考著求職的挑戰;
任職政府單位的國家公僕,反思公務人員教育訓練的效益;
也有有年近七十的大哥大姊們,開始思索如何設計自己和家人退休後的第二人生;
而年紀最輕的,則有高中生來到現場分享他們在意的主題:有的是教育體制內如何開放更多元的學習?有的則是關心性別多樣性的包容與尊重,如何能真正力落實在校園中?
參與者寫下各自關注的議題,並與夥伴們分享自己的觀察
在這短短一天的工作坊中,Ji-Co 團隊很貪心地把握有限的時間,期待創造盡可能多的體驗內容!
- 簡述我們所理解的社會設計,是如何為議題帶來夠深的反思與理解,又能啟動社群創意帶出能動性?
- 透過社會設計專案實例,邀請參與者體驗工具流程與關鍵心法
- 介紹「議題盤點計畫書」工具,陪伴參與者為自身關注的議題找到切入點
- 最後帶出社會設計以「設計正義」為目標,作為社會設計者應有哪些對自身的提醒與設計原則?
在這整天的分享與互動中,我們看見了社群與社區的交集,很期待這場工作坊的參與者們有機會將社會設計的方法推展到各自的社區實踐或社群議題關懷之中,也許願著未來 Ji-Co 有更多與社區和地方工作者互相學習合作的機會~
再次感謝花蓮縣文化局和牛犁協會的邀請唷!
有興趣更近一步認識、體驗社會設計嗎?
6/10-11 搜秀底賽練功坊 開放報名中!🙌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