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jicosocialdesign

Social Design Doesn’t Solve Social Problems?! | 社會設計不是用來解決社會問題?!

已更新:2022年12月14日


上個月底,有幸受到我最年輕的母系:馬里蘭藝術學院的社會設計中心 (Center for Social Design at MICA) 之邀,與系主任 Mike Weikert 和老師 Becky Slogeris 在線上合作執行一場超迷你 (1.5 小時) 的設計思考工作坊。而我居然也意外成了當天系主任短講分享的口譯!?


以下就來紀錄我參與/執行在雲科大數位媒體設計系主辦的「2020 數位媒體設計國際研討會」中,MICA 社會設計中心分享的環節,帶給我哪些工作方法和心態方面的提醒~

--


首先,是一早系主任 Mike 的分享。

在提供聽眾關於學校和社會設計中心成立背景後,啪!地一下,他接著 show 出一張投影片寫著:「社會設計不是用來解決社會問題的。」

擷取自 CSD 投影片

不太確定這有沒有造成聽眾心裡的疑惑?但大家的確都期待著他好好解釋一番~

所以 Mike 緊接著說明:「我們盡量避免使用『解決社會問題』這樣的說法和期待,去面對手上的工作。」因為為社會上種種的挑戰/難題,往往伴著錯綜複雜的利害關係並且與結構緊密交織,解決這些問題,絕不是一時半刻的事情。


「但我們相信的是:靠設計歷程帶來的創新,有些問題能夠得到改善或被鬆動。」所以,「我們比較常用的說法會是:社會設計目標在於創造關係轉變的可能。

Mike 在此指稱的關係包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組織/機構間的關係等,社會設計的工作期待透過關係的理解、梳理、轉化,而為社會改變帶來正向的支持!


當我們運用所謂 Human-centered Design (以人為中心的設計/設計思考) 的工作流程面對社會議題時:

首先需要盡可能地認識、理解眼前這個議題,並在考量投入規模(成本/興趣)後定義專案範疇。

接著,從各方面的經驗/資料搜集中,找出關鍵的切入點,並發想創造出越多越好的點子。

最後,透過行動(製作/執行),讓正向改變得以發生。

擷取自 CSD 投影片

--


這次再度聆聽 MICA 老師們的分享,讓我想著:也許社會設計首要的努力,就是先創造出一個願意接受「過程重於結果」的嘗試環境吧!我們不使用『解決』這樣篤定、用力的字眼,因為必須承認眼前面對議題之龐大,很多的嘗試都是不確定的。


但是,透過發散與收斂的循環創造鬆動,有著一套可以遵循的流程,引領我們前往雖然充斥著未知,但好像也能摸著石頭過河的彼岸。「相信過程 (Trust the process)」也是老師們最經常在專案過程中提醒我們的一句話,這次感覺又再度被提醒了!



講到這,要補充一下 Mike 在演講最後跟大家說明社會設計中心的運作模式以及教給同學的東西。

(如右圖,擷取自 CSD 投影片) 簡言之就是:「心態(Mindsets)和方法(Methods)必須相輔相成,並且在實踐中培養深刻的學習。




聽完這場演講,就默默讓我懷念起過去參與的教育工作,好多概念都不謀而合呢!

SuperCamp 還有團隊發展的相關課程,我們也強調 Value(價值) 和 Skill(技巧) 的並重。

DFC (Design for Change) 這個邀請中小學生用設計思考改變世界的行動,基本上就是社會設計想邀請每個年齡層的人都可以做的事!;) 心態和技巧,也是團隊很努力分享給大家的重點。

(於是默默懂了自己今天走上這條路,應該也不是巧合。感恩過去經歷的「每一步都算數」吧!🙏)


總之,在這個充滿不確定的時代,有這樣一套能夠引領我們「擁抱不確定」的方法,我個人是真的很喜歡!❤️


--

最後附上當天設計思考快覽工作坊的合照,以及設計系同學們在短短時間的無限創意。👏

工作坊照片提供:雲科大周玟慧教授


Komment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