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jicosocialdesign

專案回顧 >> Social Farming is so Good!探索「社會性農業」在台灣落地實踐的可能性

已更新:7月19日

[112-2 社會設計專案實作 社會性農業主題 >> 課程回顧+歷程報告書]


文|摘錄自112-2 社會設計專案實作團隊成員心得

圖|司馬


這學期的「社會設計專案實作」課程,我們聚焦於「社會性農業 (Social Farming)」主題,團隊共同經歷了一段深刻的學習旅程。從研究到共創,身歷其境地體驗了社會設計的力量。


專案開始於文獻閱讀、資料蒐集,以及第二次上課就邀請到各領域重量級講者的「議題小論壇」,隨後進行了一系列訪談,深入了解農業工作者的現況與需求,也從助人工作者的角度理解障礙者求職的常見挑戰。三、四月期間,團隊夥伴們更分頭走訪了不同的庇護農場,瞭解現行身心障礙者於農場就業的庇護型模式。這些調查為我們後續的設計發想提供豐富且紮實的第一手資料。奠基於研究,我們整合分析出身心障礙礙者於農場就業的四大洞見,並於5/1勞動節當天的「腦力激盪 Party」邀請多位議題關係人與關心此主題的大眾一同發想可能的解方。團隊接著根據集結的社群意見,在學期最後一個月的原型發展與測試階段與「方案回饋交流會」,不斷更新迭代,多次調整方案原型以確保它們的可行性。





「在這次的專案實作中,我了解到社會設計不只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更是一種透過設計思維和方法來推動社會正向改變的過程。原本我認為社會設計聚焦於產品或服務的創新,但在課程中我了解到更多的是關於理解和連結人群的需求,以及這些需求背後的社會文化背景。」在方案產出前的對話、交流、共創,也是倡議很重要的過程。


「對比於更經常分析思考的大學訓練,我認為專案中最大的挑戰無疑是在原型測試階段,要動手捏出東西,感受到自己的不擅長,但有些時候又覺得很好玩!」

「在原型階段要面對其他人做測試,並接受來自他人的回饋及評論而後進行迭代。在全然努力過後,並不一定會被所有人接受,也並非每個點子都足夠完美,總會有從不同角度的人們探視而找出 bug 與好奇。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到給予想法並不一定是批評,你會因為接收到新東西而更加茁壯,前提是要成為一塊平靜的海綿,並像寶寶一樣保持好奇。」


「修習過不同老師、團隊的設計思考課程,我在玉華老師的社會設計專案實作中,第一次被帶著做權力反思:看見設計者的身分特權與盲區,意識專案過程的權力動態,被提醒對專案的預期及非預期結果負責。障礙社群的多元狀態,讓我覺得團隊立下的過程原則、設計原則和權力反思格外重要。社會設計重視與多重關係人共同合作,介入既有的權力網絡,當我們從自身位置想像『障礙者的需求』,交流夥伴身上可能也都帶有可見與不可見的特殊需求,我不斷被提醒各個未考量到的細節,感覺到自己還有很多要學習,也被這堂課串連起的人們驚艷著。」


「這次專案不僅讓我們收穫有關社會性農業的知識,也累積了社會設計專案的經驗,更看到了社會學結合設計思維如何在現實世界中發揮影響。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機會運用這些理念和方法,為社會帶來更多正向改變!」



— — — 


更詳細的團隊成員心得,與我們應用社會設計探索的「社會性農業」專案歷程,歡迎查看


詳盡版報告書,請洽本次議題合作夥伴「台灣社會農業學會」。


110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