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社會設計專案實作 工作週記 >> week 15]
文|圖資五 李奕芸
圖|司馬
在連日陰雨綿綿之中,終於迎來一個透著陽光的晴天,這一天也是我們這學期社會設計專案實作課程的期末方案回饋日。

在歷經一學期的文獻閱讀、訪談、參訪、資料整合分析再到發想,團隊的夥伴們對於社會性農業和社會設計都有了更多理解,能夠嘗試站在農場主、助人工作者,或是身心障礙者及其家人的角度,看見不同的需求並努力地發揮所長,尋找這些需求之間的平衡。
在這次的專案之中,我們催生出了三種Prototype,分別是「園藝行動車」、「當我們農在一起」和「今天也好巴」,三個方案對應到不同的HMW假設,試圖藉由這些方法提高農場主及障礙者雙方於農業中共作的興趣、安全感以及便利性。而在今日的方案回饋日,團隊邀請了社會農業學會、公部門工作人員以及其他有興趣參與者一同參與我們的方案分享會。
為了這次的分享會,夥伴們用心地準備Dress code和許多可愛的場地佈置,今天依然是跟其中相同的白米色系服裝,只是大家都多了一朵毛根小花,場地方面也有大千提供許多植栽,讓整體的環境都溫馨了不少。

在一切準備好之後,便開始由老師、思捷、韋柔跟子云向大家分享行至今日,團隊看過的資料、提出的問題和假設,推移至我們為何會構想出這次的prototype。分享中可以感受到同學們對於整個進程從陌生變成熟悉的轉變,步調從容了許多。
接著,便是大家期待很久的分站說明時間。三個方案各據教室一隅,讓參與者們以跑關的方式聽聽不同方案的構思並給出建議。如同期中交流會得到的感動,這次依然讓我們從不同背景的參與者收獲了許多實用的知識、可用資源和有建設性的建議,與此同時,也再次為大家對於議題的關心和躍躍欲試感到欣喜。

在跑關流程告一段落後,我們帶著放鬆又欣喜的心態在走廊外的點心bar稍作歇息,如同這次紀錄的標題一般,看似接近尾聲,實際上還有前路漫漫需要努力。雖然我們的社會設計專案實作課程到這週的分享會之後告一段落,進入收尾的階段,但在社會性農業的實踐上仍需要很多努力,不會止步於此。

社會性農業和社會設計的概念讓我們學習到如何在有限的能力範圍內盡可能的協助推動社會的改變,吸引多一點人一起參與,促進群體之間的對話。社會設計的觀念教導了我們如何運用力量,推動社會改變。每個人都能夠有自己的方式關懷社會,而知識就是我們可以運用的力量。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