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jicosocialdesign

社會設計 x 服務學習 :從起點開始

已更新:2022年12月14日


英仕教育基金會的邀請與支持,在寒假後的開學第二天,我來到景文科技大學與各團服務隊的代表同學們分享社會設計。

這原先只是一場單純的講座邀約,但因為更喜歡工作坊實作與互動的我,在瞭解服務隊的背景以及學校和支持單位對「服務學習」的重視之後,提議了略帶活動體驗的三小時工作坊,並將分享主題訂為「社會設計如何作為服務學習的助力?


實在必須承認我的個性真的有點搞事⋯ 到目前為止好像還沒有任何一次課程或分享是用著一模一樣的內容!不過在這個沒有「定目劇」的情況下,似乎也漸漸讓我開始習慣把 #設計流程 更自然地融入課程或工作坊的設計,稍微多瞭解關於參與者的背景與共同點,往往就忍不住想為他們「客製」交流的內容。


今天這場,是由景文科大課外活動組安排的培訓課程,召集了超過 70 位曾經參與偏鄉小學服務隊的同學。(一個月後又加碼一場,總共大約將近 150 人。)雖然冬令營才剛結束,但熱血的課活組長似乎就是想讓大家馬不停蹄地接收新刺激,繼續動腦來為幾個月後的暑假服務開始搜集靈感!


三小時的體驗,老實說真的很難讓聽者掌握整個社會設計常用的流程。(除非安排一個非真實存在或無關痛癢的小議題來進行 design sprint(設計衝刺),但目前觀察有許多設計思考體驗工作坊都十分擅長讓大家在快速時間內體驗設計流程,因此我的分享通常都不著重在跑完整個歷程,而在勾勒社會設計的核心關懷與幾個關鍵的工具。)然而,究竟哪個環節是適合邀請參與者在我們共享的寶貴時間中共同著墨、體驗的?其實往往又因人(團體)而異,所以我就這樣每次都在測試,每次分享都像第一次!


今天這場工作坊,最終決定著重在分享社會設計中的「脈絡理解」與「共同創造」兩個概念和相關工具。邀請同學試著思考在服務學習營隊的設計歷程中:

可能如何掌握服務對象所處的脈絡?

又能如何確保設計者保留聆聽使用者的聲音與想法的時空和機會?


而這次也有個有趣的觀察:科大學生的特質,喜歡動手做多過聽你說。剛好搭上我也喜歡讓大家從實作中接收訊息和體驗工具的安排,可以好清晰的看見同學們在共同討論、動腦發想、著手書寫時的熱烈參與和反饋!


很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為同學們未來的服務營隊規劃帶來更多角度的思考,也期待大家對於服務者這樣的角色能有更多的反思與覺察。





174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