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臺大 第1509期 電子校訊:NTU e-Newsletter]
近年來,跨領域學習深受看重,由臺大社會系與創新設計學院共同建立的「社會設計」跨域專長,創建三年以來廣受肯定。「社會設計」整合人文社會關懷的專業知識,以及設計思考解決問題實務能力,2021年已由師生共同開發出「隱形特殊需求資源指南」的設計成果,試圖為隱性特殊需求學生(又稱隱障生)的困境提供資源。
這項設計成果,由「社會設計專案實作」的授課老師石玉華,帶領臺大工管系、人類系、財金系、歷史系、社會系,以及臺科大設計系與建築系等跨校系組成的學生,共同完成。石玉華老師表示,這次特別安排與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以及天使心家族基金會合作,討論隱性特殊需求學生在校園生活和親師互動中常見的挑戰,希望以設計思考的手段結合同學的創意來尋找問題解方。另外,這門課更打破過去因為學期時間限制而總是停在「期末報告」階段的困境,推出實驗性質的「專案延伸課程」,讓學生的點子付諸實現,實際回應社會需求。
「隱障生」泛指外表看起來無異於一般人,但具有自閉/亞斯伯格症、過動症和輕度智障等疾病的學生。他們常在求學階段因為注意力不集中、衝動、過動等特質,而影響學業、心理及人際關係的表現,也成為老師在教學及班級經營上的挑戰。因為他們身分特殊,家長一方面擔心接受身障手冊、取得特教資源,是把沒那麼嚴重的孩子貼上污名標籤;但另一方面,若孩子安排在普通班,他們的特殊需求又可能被同學和老師忽視,造成家長的兩難。
「社會設計專案實作」課程,以「如何促進隱性特殊生家長與學校教師間的理解,以打造更自在安心的校園學習環境?」為核心問題,使用設計思考的方式試圖解決隱障生在校園中人際互動的緊張,與家長面對教養的無助及困擾。
修課學生經歷一整年的時間,從查找資料、同理現象,研發方案,進行測試等等歷程,最後取得共識,在有限的時間下聚焦,優先回應「讓家長了解可近用資源」的需求,並於今年暑假製作完成隱障生家長專屬的「隱性特殊需求資源指南」。
資源指南最終呈現網頁版和紙本列印兩種版本。內容包括隱性特殊需求特質初估圖,讓在初期觀察疑似隱障生的家長能初步評估孩子的狀況,並整合特教、學校輔導以及社福體系的正式資源,協助家長了解和掌握相關資訊等等。更特別的是,資源指南整合家長團體等非官方的資源,讓家長可以跟有相似經歷的「過來人」交流,不只能夠接近經濟資源,更有心理上的支持與陪伴。
近期,這份指南將由教育部支持經費,與臺北市西區特教中心合作,將此指南分發到臺北市內的國小,相信透過協助家長取得資源,將同步提升老師與家長對隱性特殊需求的重視,並增進彼此溝通的效率。
石玉華老師表示,本課程在跨校系的同學的腦力激盪,以及每位熱情家長、老師、醫師、社工專員參與測試和回饋,讓更多不同觀點和聲音加入,不只切中臺大推動跨領域學習的核心目標,也讓實作成果真正發揮社會設計的理想,即「與目標需求社群『共同創造』」,讓方案能切實回應社群需求。
Comentários